【校园开放日】特色篇|“我与新小网上相约”活动三

作者:新成路小学     更新时间:2021-03-24 15:53    

 

“灵性教育”之精彩

 

学校结合多年的办学经验与传承,从构建具有“顽强、进取、合作、批判、成功”的“蔷薇文化”到提炼出“灵性教育”的教育哲学,是结合当今教育发展趋势和对未来人才的要求,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文化基石,是融合学校自身发展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儿童立场,构架学校战略所作的价值判断。

(本页面所有教学、评价活动均可在学校微信公众号内搜索相应主题了解详情)

 

蔷薇教学:基于课程标教学

“七巧板课程育人功能的落实关键在于实施为此我们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实践中积极探索,全面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全力提升学校教学品质。

蔷薇教学展评

    学校每年会定期举办骨干教师“蔷薇教学”展示活动或青年教师“蔷薇教学”评比活动。通过教学展评,为学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新秀、青年教师等搭建展示的舞台。立足课堂,研究教学,探寻学法,提质增效;打造品质课堂,促进专业成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打造基于课程标准的、富有学校特色的“灵趣课堂”。


蔷薇教学展示活动

 

蔷薇教学评比活动


教育教学论坛

“教育教学论坛”是推动教师自我学习、展示成果的学校培训类传统项目。随着时代新要求新形势,2020年1月学校推出《新辰说》栏目赋予这个经典项目的内涵,它既是教师慧雅阅读项目的展示,也是学校“学习新辰”共同体的汇报交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课题,引导教职工增强政治认同、贯彻全面育人观和教书育人责任感使命感,凝聚教职工对加快推进学校发展、嘉定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强大动力。



 学习准备期

根据市教委“准备期”教育教学的有关文件精神,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要求,我校针对一年级新生入学的第一个月,开展“学习准备期”教育教学活动。任课教师确定4周“学习准备期”的课时,有序组织课堂教学,班主任根据“学习准备期”的教育主题,组织好4周的综合活动。“学习准备期”以培养学习兴趣,养成学习习惯为主,帮助每一位学生尽快地适应小学的生活,关注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蔷薇评价:关注学生素养的绿色评价

评价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2016年9月起“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已在全市小学阶段全覆盖。如何落实“等第制”评价?学校开始了新的探索,通过评价体系的构建、评价活动的开展、评价形式的创新,全力推行关注学生素养发展的绿色评价指标。

 


“蔷薇三级奖章”评价体系

    学校的蔷薇精神家喻户晓“蔷薇三级奖章”已成为我校对学生开展综合素养评价的特色评价体系。我们做好传承与发展,对接“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拟定课堂教学观察指标,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学习表现进行过程性评价。

图片26.png

 

 

“六大主题节”评价活动

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学校设立了“六大主题节”评价活动:三月读书节四月科技节,五月艺术节,十月体育节,十一月数学节和十二月英语节。学生在校园丰富的节活动中展示自我,认识自我,提升自信。同时,我们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统整,整体构建“蔷薇”评价体系,丰满评价内容。

 

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

 

体育节数学节英语节


优秀作业展评活动

    学科组基于课程标准、基于教学基本要求、基于学生年龄特点等精心设计作业,将等第制与星级评价紧密结合,将等第制与书面评价紧密结合,形成具有校本化的作业评价体系。为了给全体师生提供一个相互促进、观摩学习的平台,学校每学年都会开展学生优秀作业(作品)展示活动,规范学生的作业习惯,提高学生的作业水平,让学生在自评和互评中提升学习素养。

 

图片31.png

 

 

集团微游学评价活动

学校充分领会市教委文件精神,落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期末的一年级学生集团微游学活动已成为主打品牌。学生通过微游学的形式,走进集团各所学校,“体验多元课程,开拓学习视野”。这一门门课程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眼,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经历,更为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无限的创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体验章,给予每个孩子鼓励性的评价。

 

 

家校“五齐运动”

为贯彻中央“五育并举”方针政策,推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横向融合、协调发展,学校进一步落实“灵性教育”培养目标,开展“我和爸妈齐行动蔷薇少年乐成长”亲子“五齐”行动,分别是“我和爸妈齐悦读”“我和爸妈齐运动”“我和爸妈齐劳动”“我和爸妈齐明德”“我和爸妈齐尚美”。家校合作,携手共进,助推评价。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最基本的原则是努力营造公平的教学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优质均衡的教育。“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在一次次的教学活动与主题评价中,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不断提升。

 

沪ICP备11021021号-4  |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15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