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安全管理工作制度

作者:新城路小学     更新时间:2018-03-06 09:36    

相关文件制度2017-2018继续延用

学校安全工作会议制度

学校安全工作非常重要,关乎全体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和上千万学校资产的安全。为此,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每月召开一次学校安全工作的校务会议,讨论学校安全工作。

二、每学期召开一次全体教工的安全工作会议。

三、每学期利用午会课向全校学生宣传做好自身安全防范的知识。

门 卫 制 度

1、值班人员不得离岗,晚上不能脱岗。做好交接班工作。

2、对非本校人员进校先问清事由,做好登记,再放行。

(注:对推销人员拒止门外,如有此事发生,门房人员自行负责)。

3、搞好值班室及保洁区的卫生工作。

4、遇到紧急事,打电话给有关部门。

火警119  报警110  救护120

安全防火制度

为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师生人身、学校财产和师生财产的安全,保障学校发展的顺利进行,制订以下安全防火制度:

一、认真执行《消防法》,确保学校财产和全体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全校师生必须贯彻“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方针,杜绝火灾事故的发生。

二、根据学校特点,配合必要的消防设备,安全干部应定期进行检查,发现火灾隐患,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消除。

三、消防设备管理实行“三定”,即定位置、定人、定期进行检查保养,“二不准”即不准乱拿乱用,不准任意挪用和损坏,“一追查”即对违犯者追究责任。

四、校内道路、楼房走廊、楼梯安全出口严禁堆堵,改建或扩建各种建筑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办理。

五、易燃危险物品,必须存放专门仓库。严禁在办公室存放汽油或其他危险物品。

六、发生火灾和事故时,应立即报警,并积极组织灭火救灾战斗,对组积极织参加灭火救灾的有功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隐瞒情节者从重处分。

七、发生火灾后要查明原因,采取补救措施,总结经验、教训、各种火警应记载存档,上报公安机关。

八、对违反安全制度造成严重者应追究责任。

校舍、设施、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一、学校在校长的统一领导下管理学校的固定资产,总务处具体负责对校舍、设施、设备维修保养。每学期对校舍、设施、设备进行一次全校性的检查保养。

二、对各部门实行保养责任制,每学期评比一次。

三、各部门发现自然损坏,及时报总务处进行修理。

四、如发现故意损坏校舍者,除责令其检讨外,予以罚款处理。

五、总务部门每年利用暑假进行校舍、设施、设备维修。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一、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均作为固定资产来管理。

二、固定资产由专人负责管理,专人做帐。

三、每月做一次固定资产帐,做到月月清。

四、每学年结束,进行一次固定资产清查盘点。一,要做到帐帐相符,帐、物、卡相符;二,如有报废、报损、多余调拨的固定资产,则按照上级有关规定的顺序进行操作。

财务管理制度

 

一、  严格执行国家财务制度,维护财经纪律,统一管理本单位的一切票据,领用票据必须做好登记领用手续,票据归还时做好注销手续,对不符合报销制度的支票、凭证、财务人员有权拒绝报销。

二、  经常检查有关财务室门窗安全,铁栅、门锁及报警设备,发现损坏及时报告和修理,财务室钥匙除财务室人员外,一律不准外借或配制。

三、  保险箱存放的现金不得超过上级财务部门规定的金额,出纳与会计应定期核对现金及银行存款余额,个人现金或贵重物品不得存放保险箱。必须使用保险箱密码,保险箱钥匙由出纳随身保管。

四、  支票和印鉴必须分开,由专人专管,支票随开随盖章。

五、  财务人员去银行领取现金或解放现金时,必须派专人护送,确保安全。

塑胶跑道、人造草坪管理制度

一、学校的塑胶跑道、人造草坪是供全校学生和教职工使用的场所,因此用好、管好该场所是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责任。

二、塑胶跑道、人造草坪有自行渗水功能,因此不能带泥进入,以免堵塞渗水孔。

三、不能用刀刃去划戳塑胶跑道和人造草坪。

四、使用塑胶跑道和人造草坪时,不能弄上有色饮料。

五、跑道和草坪上有杂物时,马上组织后勤人员予以清除。

新成路小学校车管理制度

1、校车有专人负责管理。凡使用校车须经管理人员同意,并做好登记。

2、总务处负责车辆的日常保养与维修。并做好记录。

3、学校设专职驾驶员一人,驾驶人员应随时注意车辆状况,不开病车。

4、所有驾驶员应遵守车载额度的规定,坚决不开超载车。

5、不得酒后驾车。不得超道路所规定的速度行车。

外来流动人员管理制度

一、对来校进行绿化养护、修建校舍、维护、修理设施、设备的人员,门卫登记后,发给临时工作证。

二、对来校进行临时访谈的人员,门卫登记后,发给临时访谈证和会客单,由接待人签名,离校时交给门卫存档。

三、对来校与教师沟通交流的家长,由门卫通知他们到家长接待室等待,家长学校上课、开会除外。

损坏赔偿制度

一、凡损坏公物,一律赔偿。

二、发现损坏公物的现象,由公物所属部门负责追查损坏者,并追索赔偿费。

三、根据损坏公物者的认识态度及损坏程度来确定赔偿费用多少。

四、对揭发或查出损坏者的人,学校给予适当的奖励。

报 损 报 废 制 度

一、学校财产物品如有遗失损坏,使用保管的部门或个人应及时向学校有关部门或管理人员报告。

二、损坏或遗失财物要查明原因,弄清责任,方可办理报废手续。

三、财产管理人员填好报损报废单,经学校有关领导、局国有资产办公室、局领导、区国有资产办公室批准方可销帐。

借 还 制 度

一、贵重物品必须经学校领导批准,一般物品的出借由总务处或财产保管部门负责人批准。

二、外单位借用必须有单位介绍信,并经校有关部门批准。

三、借用人必须填好嘉定区教育局印制的统一借条,出借部门要妥善保管好借据,直至原物归还。

四、借出物品超过期限不归还者,出借部门要负责及时收回。

五、归还时如有损坏,必须说明原因,根据情况进行赔偿。

教师办公用计算机使用管理制度

一、为了规范全区教师办公用计算机的管理与应用,创建一个良好的校园内部网络环境,特制定本制度。

二、教师办公用计算机(不含个人投资购置部分)属学校资产,应登记造册,并纳入学校固定资产帐。

三、办公用计算机应遵循专人使用、专人管理的原则,强化使用者责任,做到责权明确。

四、必须按照操作规范使用计算机,不得故意损坏,对故意破坏造成损失者应进行赔偿。

五、必须严格按照学校(或教育信息中心)制定的IP地址分配方案使用IP地址,不得擅自更改,对故意更改IP地址使用者,学校应做出相应处理。

六、办公用计算机只允许安装与教育教学相关的软件。因工作需要安装特殊用途软件应经过单位主管部门的许可,且不得影响学校网络正常运行。

七、办公用计算机使用者有义务做好计算机的安全防护工作。接入教育城域网的办公用计算机必须安装正式版本的防杀病毒软件,并定期进行病毒库升级。因办公用计算机感染病毒影响网络运行,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有权禁止其使用网络资源。

八、教师必须严格遵守互联网和国家的网络法律、法规,不得利用办公用计算机和校园网络从事不法行为,不得利用办公用计算机散布病毒,不得做影响校园网和教育城域网正常运行的操作。

九、教师不得利用办公用计算机有意下载、浏览黄色、黑客等不健康的网站。

十、不得利用办公用计算机发布不法信息或对单位、个人有不良影响的内容。

十一、教师要严格遵守本管理制度,故意违反规定造成影响者由本人负责,并根据情节轻重做出相应处理。

十二、各单位要根据本单位实际制定相应的教师办公用计算机使用规范,加强学校办公用计算机的使用与管理。

 

 

新成路小学信息公开网上发布控制程序

为贯彻教育局信息公开的有关精神,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令第492号),特制定本校信息公开控制程序。

一、成立信息公开领导小组以及相关职责:

组长:朱一兵(校长)        负责学校信息公开的统筹;

组员:蔡琳萍(党支部书记)   监督学校信息公开事务;

      孙丽红(分管副校长)  负责对学校发布的所有信息进行审核;

      龚平(办公室主任)  负责落实学校信息公开的事务,并组织、协调各部门实行信息公开的情况;

      潘峰(信息管理员)    负责对学校信息的发布,并及时维护信息公开网络运行的畅通;

      邱丽萍、李华(各职能部门负责人)   及时提供分管部门的相关信息,保证信息的及时发布;

二、信息发布程序:

建立并严格执行信息发布的审核程序,落实信息发布部门及人员,明确公开工作的审查责任。发布部门、人员要进行信息内容、分类等方面的核实,做好信息的提供部门、产生时间、上网时间、维护形式、审核过程等记录备案工作。

三、发布流程:

1、由办公室主任在每周校务会上统筹本周有关信息的发布内容;

2、行政部门负责人提供信息发布内容(须参照发布的相应格式),并上传至FTP/校务办公室/信息发布/相应的文件夹内;(表格由办公室主任提供)

3、办公室主任进行登记、填写《主动公开信息发布更新处理单》,行政部门负责人在《主动公开信息发布更新处理单》签字认定,由分管领导对相关发布内容审核并签字;

4、办公室主任交信息管理员,信息管理员接审核后的《主动公开信息发布更新处理单》进行发布。

5、在《在线服务》专栏中,涉及市民咨询、投诉,需学校解答的流程:信息管理员及时留意有关信息——告知办公室主任——分解到相关部门进行解答——分管副校长审核——办公室主任登记——信息管理员发布。

四、可参照文件:

1、《上海市基础教育机构信息公开网上专栏建设指导方案》

2、《上海市基础教育机构信息公开网上专栏建设需求》

 

 

 

 

 

 

 


沪ICP备11021021号-4  |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15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