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定期开展消防检查、逃生演练

作者:新城路小学     更新时间:2018-03-06 09:36    

blob.png

 

珍爱和平 心系国防

新成路小学开展国防安全教育活动

 

今年916日是我国第17个全民国防教育日,也是本市人民防空警报试鸣日。为了提高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避灾能力,熟悉灾后紧急疏散程序和逃生路线,学校于2017915日上午开展了防空防灾应急疏散演练活动。

上午八点一刻演练活动正式开始。首先,校园里响起防空警报声,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迅速躲到课桌下进行应急避震。三短一长的疏散信号铃声响起,楼道口老师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教学楼。七百多名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有序地撤离到宽敞的操场,并在操场中蹲下,双手抱头,集中避震。演练圆满结束,全校师生通过亲身参与疏散演练,对应急疏散的程序,逃生等知识有了切身的体会。

blob.png

blob.png

此外,在班主任的组织下各班于13日下午举行了以“国防教育”为主题的班会课。班会主要通过ppt讲授、同学自由提问等形式开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好的了解了我军创建及发展历史,知道了我国所面对的国际形势以及大力发展国防事业的必要性,此次班会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国防意识,达到了极好的教育意义。

blob.png

blob.png


本次活动,既训练了全校师生防空防灾的反应能力,也增强了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学校今后还将继续开展各种安全教育主题活动,为“平安校园”的打造,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新成路小学举行地震应急疏散演练

嘉定区新成路小学

为了增强小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更好的普及地震常识,提高师生自护自救能力,9月6日上午,新成路小学举行了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 

演练主要由“紧急避震”和“紧急疏散”两个阶段组成。当象征地震发生的第一声警报响起时,全校师生进行室内紧急避震,用书包护头或抱头藏到桌子下面;当象征着强震远去的第二声警报响起时,所有当堂教师迅速组织室内学生抱头向指定地点快速疏散。值岗老师各就各位,第一时间在各楼梯口维持秩序。没有上课的老师们都分散在各层楼,跟随学生队伍,指挥学生安全撤离。

blob.png

blob.png

最后,德育处对本次紧急疏散演习做了总结。本次活动让全体师生再一次学习了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震逃生知识,掌握了应对地震发生时应采取的防护措施和方法,使得师生紧急避险、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得到了提高。


blob.png

嘉定区新成路小学防灾自护安全教育的活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国办发〔2007〕9号)和《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中央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和教育改革发展工作的意见》(教发〔2008〕20号)的要求,进一步推进《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的实施,切实增强中小学(幼儿园)学生防灾安全意识和面临突发事件的自护自救能力,现就加强本校学生防灾自护安全教育工作做如下方案:

  一、目标和基本原则

  防灾自护安全教育是中小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部门、班主任、任课老师、职员要充分认识加强防灾和学生自护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增强防灾自护安全教育的责任感,明确防灾自护安全教育工作的目标,把学校防灾自护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全面提高学校防灾能力和学生自护自救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伤害,保障学生生命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

  (一)目标

  1.防灾自护安全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形成学校防灾自护安全教育体系。

  2.应急知识培训、教育和训练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防灾自护教育和训练得到全面普及。

  3.学校师生有较强的生命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安全习惯,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能有效应对突发安全事件,自觉维护社会公共安全。

  (二)基本原则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注重学生防灾自护安全教育的实践性、实用性和实效性,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强化,养成习惯,提高能力。

  1.坚持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原则。学校将防灾自护安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针对常见的自然灾害和公共安全事件,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充实学校防灾自护安全教育内容,提高防灾自护安全教育的实效。

  2.坚持培养习惯与提高能力相结合的原则。通过防灾自护的常识教育,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和社会突发事件的危害,养成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共安全规则的习惯和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基本的应急避险能力。

  3.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依托家校互动平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校、家庭与社会相结合的防灾自护安全教育网络,更广泛地开展防灾自护安全教育活动。

  二、内容与要求

  防灾自护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可分为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事件、意外伤害事故、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安全事故等4个方面。各学段具体教育内容与要求如下:

学段

教育内容与要求

社会安全

事件防范

意外伤害

事故防范

自然灾害

防范

公共卫生

安全防范

1-2

年级

了解社会突发事件的危害性,遵守公共场所安全规则;遵守纪律,与同学和老师友好相处,形成在活动、游戏中避免伤害事故的意识。

初步掌握交通安全、防溺水的基本技能;了解家庭用电用气安全等知识;初步识别各种危险标志;学会紧急呼救简易方法,正确使用和拨打110、119、120等常见的求援电话。

学习躲避自然灾害所引发的危险的简单方法,初步学会在自然灾害发生时自我保护及逃生的简单技能。

初步掌握公共卫生和饮食卫生常识,了解常见的肠道、呼吸道等常见病的预防常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健康行为及饮食习惯。

3-5

年级

自觉遵守社会生活中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和公共场所的安全规范;学习必要的自我保护技能,学会识别可疑的陌生人;学会有效躲避事故灾害的方法和逃生技能。

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形成主动避让车辆的意识,学习预防烫伤、动物咬伤、触电、淹溺等意外事故的基本常识和方法;了解日常防火知识,掌握火场逃生和自救基本方法;学会在遇到危及自身安全的时候向教师、家长、警察求助的方法。

学会躲避自然灾害所引发的危险的基本方法;掌握自然灾害预警信号级别含义及相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了解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的危害,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了解青春期发育基础知识,形成明确的性别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实施途径

  (一)结合生命教育的实施要求,在学校学科教学、专题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中渗透防灾自护安全教育内容。

  学校在《品德与社会》、《自然》、《体育与健身》等课程中进行。主要采用场景模拟、养成训练、主题班会、成果展示等方式,从安全出行、安全用电、安全用火、健康生活、自身保护等方面,落实防灾自护教育要求。

  加强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中有关防灾自护相关科目的开发与实施。结合专题教育中的安全教育要求,可针对单一主题或多个主题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利用班会、例会、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参观和演练等方式,通过实际体验、影片欣赏、角色扮演等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防灾自护安全教育。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上海城市常见自然灾害的基础知识、正确的应对方法和常见伤病的简单救助常识。

  (二)充分利用社会公共安全教育资源,拓宽防灾自护安全教育实施途径。

  充分利用上海科技馆、上海地震科普馆等教育基地的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参观、学习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接受切实有效、形式多样的防灾自护安全教育。与签手的共建单位嘉定消防中队、公安、治安以及卫生等部门建立密切联系,聘请相关人员担任校外辅导员,根据学生特点,系统协调承担防灾自护安全教育的内容。

  (三)健全和完善学校防灾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学校应根据校园与校舍的实际,以及学校所在社区的地理位置特征,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制定学校防灾应急预案。结合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利用广播操、体育活动等集体活动项目,积极开展针对地震、火灾等灾害事故的逃生救助演练,使师生熟悉学校周边环境及避难场所,掌握避险、逃生、自护自救的方法,并明确教职工在突发事件中的岗位职责。

  四、保障机制

  (一)制度保障。成立学校安全教育领导小组,建立健全防灾自护安全工作的规章制度,制订目标管理细则,明确责任。

  (二)经费保障。学校安排一定的经费,保障学校防灾自护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师资保障。组织学校负责安全保卫工作的人员,定期接受有关防灾自护安全教育的培训。把防灾自护安全教育列入全体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和教师校本教研计划,分层次开展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师开展防灾自护教育的水平。

  (四)资源保障。根据本校实际,配置或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防灾自护教育图文资料、教学课件、音像制品等教学资源。

  (五)督导和评价保障。学校评价的重点集中于学生自护意识的建立、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自护行为的形成,对于评价的结果纳入以及班主任老师的考核中。

 

嘉定区新成路小学


沪ICP备11021021号-4  |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1501号